第十届北京大学老龄健康博士生论坛圆满落幕:聚焦银发经济潜能 激发老龄健康研究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10
7月2日至3日,第十届北京大学老龄健康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顺利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成人直播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以“激发银发经济潜能,推动老龄健康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高校的博士生代表,以及多位权威专家,围绕老龄健康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近百篇,最终24位青年学者在主论坛及四个分论坛进行汇报,线下参与超200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突破5000人。
主论坛:激发银发经济潜能推动
老龄健康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2日上午,论坛主论坛在北大理科教学楼102教室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成人直播推荐
博士研究生李洋主持,成人直播推荐
副所长张蕾致辞。她充分肯定论坛对青年学术共同体的引领作用,并指出本届博士生报告内容广泛,既涉及老年个体微观层面分析,也涵盖老龄群体宏观格局变化,体现了老龄研究的新方法与多学科交叉的深度整合。她鼓励博士生坚持“问题导向”,将扎实的实证分析转化为具备政策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主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苏稳基于CHARLS数据,探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差异化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李运思以贵州某县敬老院为案例,剖析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在政企合作模式下的服务提质路径;北京大学徐莹从空间视角分析黄河流域市域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化趋势;中央财经大学王赛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政府分担老年照料成本的最优支出区间。成人直播推荐
教授宋新明与成人直播推荐
教授裴丽君逐一点评,鼓励青年学者摒弃“数理模型为王”,选择适合问题本身的分析方法。
从左上到右下分别是:张蕾、李洋、苏稳、李运思、徐莹、王赛、宋新明、裴丽君
今年,博士生论坛特别设置“老龄健康·专题演讲”、“老龄健康·福祉科技汇报”与“老龄健康·海外名家说”环节。在“老龄健康·专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谢立黎为所有参与同学带来了题为《中国老有所为:实践与挑战》的主旨分享。谢立黎副教授系统阐述我国老年社会参与现状与未来方向。她指出,“老有所为”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意义凸显,并回顾了社会认知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为”的转变,特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作用好”指示体现国家重视。谢教授提出推动“老有所为”需三方面发力:提升个体能力、搭建支持平台、完善制度环境,并呼吁可以采纳“生态系统视角”整合资源、协同主体,实现“人人有为、老有所为”。
在“老龄健康·福祉科技汇报”环节,台湾东海大学教授吴旻寰以《Longevity Program from Tunghai University to Taiwan Province》为题,分享中国台湾地区通过“治未病”模式构建社区健康促进体系的经验,提出智能筛查车、个性化运动处方等创新举措。同时,吴旻寰教授也关注长者动机与社会连接并主张健康老龄化回归社区,呼吁高校转化科研为服务创新,助力老人“健康、快乐、有尊严老去”。

在“老龄健康·海外名家说”环节,澳门大学教授卞鹰则基于西安市实证研究,揭示社会网络对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影响。卞鹰教授强调认知障碍存在社会不公平性,经济地位是关键因素并呼吁加强社区早筛与健康教育,构建“三级预防”体系,从增强社会支持入手延缓认知退化,促进更公平的老年健康治理。

7月3日,论坛分设四场平行分论坛,分别围绕“老年医疗照护可及性”“技术与模式创新”“社会支持与政策研究”“产业与环境发展”等主题展开。
分论坛一邀请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5位同学,聚焦老龄健康,围绕"老年医疗照护可及性"这一主题展开分享与讨论。论坛由成人直播推荐
博士研究生梁博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赵梦晗、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孙计领进行精彩点评,并向汇报的几位同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分论坛二邀请了来自济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5位同学,聚焦技术伦理与数字化转型,围绕技“技术与模式创新”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由成人直播推荐
博士研究生和瑾主持。《人口与经济》编辑部主任方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龙对论坛中汇报的文章进行了专业点评,并向同学们建议进一步强化理论框架构建与逻辑推演严谨性。

分论坛三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的5位同学,立足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围绕“社会支持与政策研究”主题展开学术交流。论坛由成人直播推荐
博士研究生梁晓璇主持。兰州大学西北成人直播推荐
所长、《西北人口》主编贾洪文、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张航空充分肯定了青年学者们在理论上的突破创新,并呼吁青年学子们进一步关注本土化实践探索。

分论坛四邀请了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5位同学,着眼老龄产业发展与环境适配,围绕"产业与环境发展"主题进行专题汇报,论坛由成人直播推荐
博士研究生李洋主持。《人口研究》副主编陈佳鞠、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韩晴均向汇报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建议青年学者们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研究,以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7月3日下午,期刊编辑圆桌对话“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人口研究”举行。作为本届博士生论坛的特色创新活动,圆桌会议邀请了《西北人口》主编贾洪文、《人口研究》副主编陈佳鞠、《人口与经济》编辑部主任方志、《人口与发展》编辑孙珮嘉,共同探讨AI对人口学研究的冲击与重构,圆桌对话由成人直播推荐
博雅博士后林进龙主持。贾洪文指出,AI技术有望推动人口调查从“抽样”向“全量”转型;方志聚焦AI对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影响;陈佳鞠强调AI应用需避免脱离现实的“逻辑跳跃”;孙珮嘉则呼吁青年学者善用新工具解决新问题,提升研究科学性。本次圆桌会议的举办,不仅让与会青年学子深受启发,也拓展了所有参会人员的研究视野。
7月3日下午,在所有论文汇报结束后,本届博士生论坛举行了闭幕式,由成人直播推荐
副所长张蕾致闭幕辞并宣布获奖名单。经评委评审,李运思团队(中国农业大学)获得一等奖;王曼茹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刘郅楠团队(北京大学)、王彩怡团队(西安交通大学)获得二等奖;苏稳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张明宇团队(北京大学)、周子欣团队(北京大学)、丛正龙团队(中国人民大学)、何杏团队(北京大学)、李红美团队(贵州民族大学)获得三等奖。
第十届北京大学老龄健康博士生论坛通过多元视角探讨前沿议题、促进深度交流,不仅丰富了与会青年学者对老龄健康研究与银发经济的认识,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的智慧与担当,为推动该领域研究与实践蓄积了属于青年的青春力量。